出自《忆匡山》,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月照柴桑村”
出处:《忆匡山》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上平二十三魂
拼音:yuèzhàocháisāngcūn
赏析解释: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柴桑】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晋郭璞《江赋》:“鼓洪涛於赤岸,沦餘波乎柴桑。”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清钱谦益《吴封君七十序》:“指娄水为潯阳,即家园为庐阜,饮柴桑之酒,一觴独进;鼓少文之琴,众山皆响。”陈三立《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柴桑漉酒巾。”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晚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清赵翼《哭亡儿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