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寄衡山福严长老》,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峰壑无由识”
出处:《寄衡山福严长老》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平
拼音:14wúyóushízhì
赏析解释:
【峰】《集韻》同峯。
【壑】《廣韻》呵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音。溝也,坑也,谷也,虛也。《詩·大雅》實墉實壑。《張衡·西京賦》谿壑錯繆而盤紆。又海曰大壑,一曰巨壑。《莊子·天地篇》大壑之爲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又《山海經》有壑山。《又》西海流沙中有國,名壑市。又《集韻》黃郭切,音穫。郝格切,音赫。義同。 俗作,非。
【无由】有办法。《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郑玄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汉书·刑法志》:“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战无由也。”唐李德裕《二猿》诗:“无由碧潭饮,争接緑萝枝。”明张萱《疑耀·虉字辨》:“今世所行《诗》及字书,皆混乱,故无由辨之。”郭沫若《蒲剑集·文化与战争》:“没有创造欲望,则整个人类便无由进化。”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