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寄贾岛浪仙》,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苔糁行径涩”
出处:《寄贾岛浪仙》
读音:平仄:平仄平仄仄
拼音:táitāisǎnshēnxíngjìngsè
赏析解释: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行径】“行逕”。通行的小路。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侧足无行逕,荒畴不復田。”唐韩愈《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清刘大櫆《游黄山》诗:“壁下即溪流,峻絶无行径。”亦作“行逕”。行为;举动。元睢玄明《耍孩儿·咏鼓》套曲:“乐官行径咱参破,全仗着声名过活。”明沉德符《野获编·山人·山人歌》:“张以母老,至庚辰科即絶意公车。足跡不入公府,与王行逕迥别,故有此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平日行径如此,所以唐仲友也与他相好。”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范吕二公》:“予与介儒生平行径臭味无一
【涩】《唐韻》《韻會》色立切《集韻》《正韻》色入切,音濇。與歰同。《說文》不滑也。《風俗通·十反篇》冷澀比干寒蜒。又牆叠石作水文爲澀浪。《溫庭筠詩》澀浪浮瓊砌。又竹名。《范成大·桂海草木志》澀竹,膚麤澀如砂紙。《集韻》或作瀒澁。字原作刃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