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春日田园杂兴》,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西崦东阜暖气浮”
出处:《春日田园杂兴》
读音:
赏析解释:
【西崦】1.西山。唐戴叔伦《北山游亭》诗:“西崦水泠泠,沿冈有游亭。”宋苏轼《新城道中》诗:“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餉春耕。”明高启《寄题鄞县青山寺锺秀楼》诗:“西崦暮鐘时,凭阑共僧语。”2.指崦嵫山。传说中的日落处。南朝梁王僧孺《忏悔礼佛文》:“东榑纔吐,西崦已仄。”参见“崦嵫”。
【东】《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詩·大雅》東有啓明。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
【阜】〔古文〕《唐韻》《集韻》房九切《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音。《爾雅·釋地》大陸曰阜。《說文》山無石者。《釋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詩·小雅》如山如阜。又大也。《書·周官》阜成兆民。《註》大成兆民之性命。又《玉篇》肥也。《詩·秦風》駟驖孔阜。《疏》馬甚肥大也。又盛也。《詩·鄭風》火烈具阜。《傳》阜,盛也。又多也。《詩·小雅》爾殽旣阜。《傳》阜,猶多也。又長也。《魯語》助生阜也。又山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又地名。《禮·明堂位》封周公于曲阜。又《左傳·文十五年》置諸堂阜。又阜
【暖】《廣韻》同。《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气】《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又與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又《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唐韻》去旣切《集韻》《
【浮】《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又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又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又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又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又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又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又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又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