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题袁秘书文藁》,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何必然藜照蠹鱼”
出处:《题袁秘书文藁》
读音:
赏析解释: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必然】1.谓事理必定如此;一定。《韩非子·显学》:“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三》:“覩存亡之符効,见废兴之必然,故能成功於一时,垂业於万世。”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此理之必然也。”《水浒传》第五六回:“倘或点名不到,官司必然见责。”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超时代其实就是逃避,倘自己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又要挂革命的招牌,便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必然地要走入那一条路的。”2.哲学名词。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藜】《唐韻》郞奚切,音犂。蒿類。《禮·月令》藜莠蓬蒿興。《前漢·司馬遷傳》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註》藜草似蓬。《爾雅翼》藜,莖葉似王芻,兗州蒸爲茹,又可爲杖。《晉書·山濤傳》文帝以濤母老,贈藜杖一枝。又《揚雄·甘泉賦》配藜四施。《註》配藜,披離也。又懸藜,玉名。《史記·范睢傳》梁有懸藜。
【蠹鱼】亦作“蠧鱼”。1.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唐白居易《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夜窥得汗牛编学累丝,昼翻从蠧鱼涎穷滋味。”宋陆游《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一:“卷书置篋中,寧使饱蠹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这东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装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鱼,你自看得希罕。”2.借指书籍。清金人瑞《立春日送二策入学》诗:“笥锁蠧鱼皆祖往,身从皋比又前缘。”郁达夫《杂感》诗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