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离骚》,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求宓妃之所在”
出处:《离骚》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拼音:qiúmìfúfēipèizhīsuǒzài
赏析解释:
【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又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又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又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又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又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又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
【宓】《唐韻》美畢切《集韻》《韻會》《正韻》覓畢切,音蜜。《說文》安也。《玉篇》止也,靜也,默也。《埤蒼》祕宓也。《顏師古曰》宓汨,去疾也。又人名。《三國志》秦宓。又房六切。《孟康漢書古文註》宓,今伏字。皇甫謐云:伏羲或謂之宓羲。考諸經史緯侯無宓羲之號,必後世傳寫誤以虙爲宓。孔子弟子虙不齊,後人云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是知虙與伏古字通用,後誤以爲宓也。又《集韻》宓或作密。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所在】1.所处或所到之地。《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史记·项羽本纪》:“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復围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舜陶河滨,皇甫士安以为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歷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唐韩愈《故幽州节度判官张君墓志铭》:“詔所在给船轝,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萧队长自己也出去了。他把他的快慢机(一种好匣枪)别在前面袴腰上,一直往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