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却月中桂出自《拈古十四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斫却月中桂”
出处:《拈古十四首》
读音:平仄:平仄仄平仄
拼音:zhuóquèyuèzhōngguì
赏析解释:
【斫】《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職略切,音灼。《說文》擊也。《玉篇》刀斫。《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爲琴。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爲無知,謂之聑,或謂之斫。《註》斫,郗斫頑直之貌,今關西語亦皆然。又姓。《廣韻》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云:今平陽人。又《集韻》尺約切,音婥。硸斫,不解悟貌。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月中桂】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见《初学记》卷一引晋虞喜《安天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唐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诗:“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后以为科举应试中式的典实。唐许浑《下第贻友人》诗:“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天子开贤路,因而赴帝里,也已高攀月中桂。”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