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水调歌头(寿丘漕·九月初三)》,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端正九秋月”
出处:《水调歌头(寿丘漕·九月初三)》
读音:
赏析解释:
【端正】直;不偏斜。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愴,终年常端正。”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清李渔《巧团圆·解纷》:“远远望见两箇后生飞赶前来,想是要买我做爷的了,不免坐端正了,好等他来拜见。”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陶先生仍旧踧踖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2.整齐匀称。《史记·儒林列传》:“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妇人乞寄载。”唐
【九秋】指秋天。晋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宋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杜甫《月》诗:“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华罗庚《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2.指九月深秋。唐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3.九年。汉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唐刘禹锡《谪九年赋》:“古称思妇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