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观秋潮》,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踏浪群儿惯行险”
出处:《观秋潮》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拼音:tàlàngqúnérguànxíngxiǎn
赏析解释:
【踏浪】踩踏波浪;浮跃水面。多形容游水技术高超。唐顾况《露青竹杖歌》:“曲江昆明洗刷牵,四蹄踏浪头枿天。”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市井弄水者憎儿、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直至海门迎潮。”《续小五义》第一一○回:“﹝蒋平等﹞五位分波踏浪,踩水直奔正西。”
【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汉书·霍光传》:“武帝遗詔封金日磾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时衞尉王莽子男忽侍中,扬语曰:‘帝(病)﹝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詔封三子事!羣儿自相贵耳。’”唐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梁启超《自励》诗:“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羣儿。”
【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丱。習也。又通作貫。《詩·魏風》三歲貫女。 本作摜。从手貫聲。今文作慣。
【行险】险的事;走危险的路。《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孔颖达疏:“小人以恶自居,恒行险难倾危之事,以徼求荣幸之道。”唐柳宗元《与杨诲之第二书》:“今子又以行险为车之罪。夫车之为道,岂乐於行险耶?度不得已而至乎险,期勿败而已耳。”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此一书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2.特指行于水上。《史记·河渠书》“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裴駰集解引《尸子》:“行涂以楯,行险以樶,以沙以轨。”宋杨时《岳阳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