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的原型在哪里?歌词由三幕式文化演唱,出自专辑《一听就上瘾的历史冷知识》,下面是《【122】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的原型在哪里?》完整版歌词!
【122】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的原型在哪里?歌词完整版
本集咱们来聊一聊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的原型在哪里?
陶渊明是东晋末南朝初期的伟大诗人和散文家。
他曾写过桃花源记。
这一千古名作呀,
里面所描绘的桃花源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最理想的社会状态。
那里环境优美,
没有战乱,
没有压迫,
没有贫富观念,
没有相互欺诈,
住在里面的居民自食其力,
淳朴热情。
安居乐业,
千年以来啊,
让读者们对桃花源心驰神往。
曾有很多人寻着陶渊明的足迹,
想找到桃花源的位置,
但始终没有找到这个地方。
有人就说,
呀,
桃花源呢,
只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社会。
他本人对自己所处的时代非常失望,
就描绘出了桃花源这个心中的乌托邦。
但凡事不是绝对的,
一件事儿没有找到不代表它不存在。
学者们在仔细研究了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和一些民间传说,
对桃花源的原型提出了几种说法。
一直以来啊,
位于湖南省的桃源县,
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原型。
首先,
在地理位置上,
桃源县比邻远水。
背靠青山,
景色优美,
千年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拜访,
也留下了惊人的诗文和墨宝。
在当地啊,
聚集着很多景点,
比如世外桃源秦人村、
神话故乡桃仙岭、
道教圣地桃源山等,
充满了神秘色彩。
其次啊,
桃源县是东汉时期被治县的。
隶属于武陵郡,
当时叫做南县。
在宋太祖时期啊,
皇帝废除了武陵,
桃源县正式被命名沿用至今。
桃源县一直有着35洞天,
46福地的美誉,
在古代,
因为传说众多,
诗文碑刻数不胜数。
一直闻名于全国。
在此啊,
陶渊明曾在当地生活过,
至今古迹尚存,
当地人还为陶渊明修建了桃花观、
集贤祠、
聂风亭等设施来纪念他的足迹。
所以啊,
很多人就认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是他在桃源县居住时所见所闻而创作的。
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啊,
桃源县的景观很多都是在陶渊明去世后,
被后人借着他的诗词文章而改造的,
不能作为他就是桃花源原型的证据。
这些人认为啊,
桃花源真正的原型是武灵郡附近的苗族社会。
根据史料记载,
在东晋时期,
啊苗族社会发展了自耕农作的私有制度,
但因为生产力较低,
产出的剩余资源较少,
所以啊苗族人民的贫富差距并不大,
也没有阶级上的压迫与剥削。
除了陶渊明在文章中提到了苗族社会的特征,
还有其他东晋著作提到过苗族社会世外桃源的属性。
苗族人民一直以来有着对桃树的崇拜心理。
对外来客人也是有着变妖还家、
设酒、
杀鸡作食的待客之道,
与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记载的情况基本吻合。
还有一些人通过对陶渊明提到的桃花源的景观结构进行分析,
认为啊,
陶渊明所远游的地方不是上面两种说法中的地方,
而是现在的江苏连云港市北云台山东南侧的宿城西山路附近。
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
陶渊明所写的饮酒诗中就写有啊与昔曾远游,
直到东海隅的诗句。
根据地理志的描述,
陶渊明远游之地,
正是在东海一角的宿城高公岛附近。
宿城西山路的山凹,
三面环山,
山川秀丽,
除了翻越虎口岭,
并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进入其中,
这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写的地理情况非常的吻合。
而且山里的景色也基本与文章中一致。
其二啊,
一些文人作品中也提到了宿城西山路就是桃花源的原型一事。
南唐诗人李忠在游历宿城西山路时啊,
发出了犹怜陶靖节,
诗酒每相亲的感叹。
他表示,
自己在游历此地时看到的景象与桃花源惊人的一致,
于是他就忘却烦恼,
结成茅屋,
常住在此地了。
还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
在他知道陶渊明游历过宿城西山路后啊,
也到达了这一景点,
向陶渊明隔空喊话预计东海县恨吴石桥梁,
表达了自己对宿城西山路就是桃花源原型的认可。
其三,
到了清朝时代,
两江总督陶澍曾向道光皇帝讲述了宿城一带的太平景象。
他说,
同宗的祖上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
灵感来源就是宿城西山路的美丽景色。
道光皇帝支持他在宿城修建陶渊明的祠堂,
并在门前种上了柳树和桃树,
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进行缅怀。
由于武陵地区在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地理跨度比较大,
因此上面3个地点的原型说法,
从景观布局的相似程度来看,
江苏宿城西山路是最符合桃花源描述的。
而武陵苗人社会的生活状态,
就是桃花源居民的原型。
陶渊明借鉴了几个地区的不同特点,
所描绘出桃花源这个人间仙境。
带给了后人一个心驰神往的理想社会。
至今仍然深深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