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后皇》,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沇々四塞”
出处:《后皇》
读音:平仄:仄平
拼音:yǎnsìsài
赏析解释:
【沇】〔古文〕沿《唐韻》《集韻》《韻會》以轉切,音兗。水名。《說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書·禹貢》道沇水東流爲濟。《山海經》聮水西北流,注于秦澤。《註》聮衍聲相近,卽沇水也。《水經注》濟水逕原城南,東合北水,亂流東南注,分爲二水。一水東南流,俗謂之衍水,卽沇水也。又沇沇,流行貌。《前漢·郊祀歌》沇沇四塞。又與兗通。《甘氏星經》兗州作沇州。《前漢·天文志》角亢氐,沇州。又《集韻》庾準切,音尹。義同。又兪水切,唯上聲。沇溶,水流谷中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沇溶淫鬻。 《集韻》或从兗作渷。
【四塞】1.指四方屏藩之国。《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郑玄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战国策·齐策一》:“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鲍彪注:“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明王錂《春芜记·宸游》:“你看千峯岳峙,万井云屯,南接苍梧,北连陘塞,真可称四塞之国矣。”3.指四方边塞,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