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送建州通判沈太博》,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嚼啮碎玉遶齿寒”
出处:《送建州通判沈太博》
读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拼音:jiáonièsuìyùràochǐhán
赏析解释:
【嚼啮】。《宣和遗事》前集:“崇寧五年夏,解州有蛟在盐池作祟,布炁十餘里,人畜在炁中者,輒皆嚼嚙,伤人甚众。”嚼齧:咬啮。三国魏阮籍《元父赋》:“于其远险……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啮。”唐杜甫《哀江头》诗:“輦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嚼囓”。唐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汉
【碎玉】1.细小的玉片或玉屑。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占风铎》:“岐王宫中於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鐸’。”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2.比喻细小洁白的牙齿。《三国演义》第八回:“允(王允)命貂蝉执檀板低謳一曲。正是:一点樱桃启絳唇,两行碎玉喷《阳春》。”《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妇人同丫鬟下船,见了许宣,起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向前道一个万福。”3.喻指女性死者的遗钗、残稿等。清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续遗咏於玉
【遶】《廣韻》而沼切《集韻》《正韻》爾紹切,音繞。《廣韻》圍繞也。又《正韻》寔照切,音邵。義同。 亦作繞。
【齿寒】1.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穀梁传·僖公二年》:“语曰:脣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旧唐书·田弘正传》:“自弘正归国,幽、恆、鄆、蔡有齿寒之惧。”《新唐书·窦建德传》:“二国兵不解,唐彊郑弱,势必举郑,郑灭则大夏有齿寒之忧。”参见“脣亡齿寒”。2.齿酸。宋孙艤《菩萨蛮·落梅》词:“一点著枝酸,吴姬先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