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柳(一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都留守)》,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不忿先归舞细腰”
出处:《柳(一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都留守)》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下平四宵
拼音:bùfènxiānguī3xìyāo
赏析解释:
【不忿】1.不怨,不恼恨。《礼记·坊记》:“从命不忿,微諫不倦,劳而不怨。”唐郑谷《游蜀》诗:“不忿黄鸝惊晓梦,唯悲杜宇起春愁。”清徐士銮《宋艳·驳辨》:“吟得官梅託兴新,不忿开迟怨风笛。”2.不平;不服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情渐归支,意甚不忿,遂遁跡剡下。”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那火龙大施勇烈,俺小龙不忿争强。”《红楼梦》第五回:“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与寳釵顽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孙犁《白洋淀纪事·光荣》:“别人听了都不忿,说:‘碍着人家了吗?你不叫人家
【先】《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韻會》晉有先軫。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
【舞】〔古文〕《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又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又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又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又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腰】《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要。《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徐曰》要爲中關,所以自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又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又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 《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