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监场索之附海船归三山》,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来去傥然均一理”
出处:《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监场索之附海船归三山》
读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láiqùtǎngránjūnyīlǐ
赏析解释:
【来去】来和去;往返。晋鸠摩罗什《十喻诗》:“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宋朱淑真《舟行即事》诗之三:“画舸寒江江上亭,行舟来去泛纵横。”周瘦鹃《花木丛中·花雨缤纷春去了》:“可是春很无赖,来去飘忽,活象是偷儿的行径。”2.偏指去,回去。唐岑参《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诗:“苍生望已久,来去不应迟。”3.谓交往。《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去。”按,《古今小说》第三十五卷《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小”作“少”。4.来由,道理;来龙去脉。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这小鬼头倒説的有
【傥然】1.怅然自失貌。《庄子·田子方》:“子方出,文侯儻然终日不言。”成玄英疏:“儻然,自失之貌。闻谈顺子之德,儻然靡据,自然失所谓,故终日不言。”2.漠然,无思虑貌。《庄子·天地》:“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儻然不受。”成玄英疏:“儻是无心之貌。”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庆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儻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3.恍忽貌。明张煌言《赠陈文生侍郎返命闽峤》诗之一:“倡予还和汝,天梦儻然醒。”清吴伟业《柳敬亭传》:“於是听者儻然若有见焉;其竟也,恤
【均一】见“均壹”。
【理】《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