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雨》,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暮看飘洒湿帘旌”
出处:《雨》
读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拼音:mùkànkānpiāosǎshīliánjīng
赏析解释:
【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故切,音慕。本作莫。《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飘洒】见“飘洒”。亦作“飘洒”。1.飘扬;飘拂。唐高适《奉和鹘赋》:“冰落落以凝闭,雪皑皑而飘洒。”宋司马光《和兴宗<夜直听雨>》:“纵横挟春风,飘洒相喷吸。”明李东阳《习隐》诗之十:“风沙信飘洒,霜雪徒萧森。”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远方三百里外的阿拉坦公社,来了一个银发飘洒的老奶奶。”2.指风吹拂。明吴承恩《西山》诗:“霽竹浮暖光,松风澹飘洒。”清陈维崧《百字令·游楞伽山上方寺是日微雨》词:“髩缕柳丝都一样,总受东风飘洒。”3.姿态轻松自然;不呆板。清陈维崧《贺新郎·魏塘舟中读钱尔斐先生<菊农词稿>
【湿】〔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帘旌】之布帛。亦泛指帘幕。唐白居易《旧房》诗:“牀帷半故帘旌断,仍是初寒欲夜时。”唐李商隐《正月崇让宅》诗:“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牕网小惊猜。”冯浩笺注:“帘旌,帘端施帛也。”元张可久《天净沙·清明日郊行》曲:“碧桃花下帘旌,緑杨影里旗亭。”清龚自珍《菩萨鬘》词:“行云欲度帘旌去,啼花恨草无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