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十二时歌》,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逐迹寻臊真猎狗”
出处:《十二时歌》
读音:
赏析解释:
【逐】〔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逐之。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
【迹】〔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
【臊】《唐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說文》豕膏臭也。从肉,喿,意兼聲。《廣韻》腥臊。《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註》臊,豕膏也。又《韻會》一曰犬臊也。《正韻》犬膏也。《禮·內則》夏腒鱐膳膏臊。《註》犬膏臊。又凡肉之腥者皆曰臊。《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又《韻補》叶音摗。《易林》東家殺牛,汗臭腥臊。叶下周。
【真】同眞。俗字。
【猎狗】1.受过训练,能帮助打猎的狗。《史记·淮阴侯列传》:“野兽已尽而猎狗亨。”《晋书·五行志中》:“有猎狗咋杀两乌,餘乌因共啄杀狗。”唐沉既济《任氏传》:“是时,西门圉人教猎狗于洛川,已旬日矣。苍犬腾出于草间,郑子见任氏歘然坠于地,復其本形。”2.比喻受人豢养而助其为恶的人。瞿秋白《乱弹·满洲的毁灭》:“谁都明白:他们不过是……帝国主义的猎狗。”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一章:“有不少回,国民党的猎狗把鼻子伸到《鹭江日报》的排字房和编辑室去乱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