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淳化五年秋八月二十四日钜鹿魏野江东僧用晦赵郡李识登解城瑯琊王衢命联句诗一章凡六十四句请题于是》,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默论通禅寂”
出处:《淳化五年秋八月二十四日钜鹿魏野江东僧用晦赵郡李识登解城瑯琊王衢命联句诗一章凡六十四句请题于是》
读音:
赏析解释:
【默】《唐韻》亡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墨。《說文》犬暫逐人也。又《廣韻》黑也。又靜也,幽也,不語也。《易·繫辭》君子之道,或默或語。《書·說命》恭默思道。又姓。《姓譜》明有默思道。又或作嘿。《前漢·成帝紀》臨朝淵嘿。又或作墨。《前漢·竇嬰傳》墨墨不得志。又或作。《前漢·東方朔傳》吳王然。又叶莫卜切,音木。《楚辭·九章》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鬱結紆軫兮,離慜而長鞠。 通作繆脉脈。
【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又《增韻》紬繹討論也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禅寂】1.佛教语。释家以寂灭为宗旨,故谓思虑寂静为禅寂。《维摩诘经·方便品》:“一心禪寂,摄诸乱意。”唐李邕《郑州大云寺碑》:“发趣如因,弥入禪寂。”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殷遥》:“与王维结交,同慕禪寂,志趣高疏,多云岫之想。”明唐顺之《丹阳别王道思》诗:“平生学禪寂,犹自别离难。”2.谓坐禅习定。《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师可禪寂于此否?”苏曼殊《幽光录》:“﹝僧祖心﹞年二十六,忽弃家为僧,禪寂於罗浮匡庐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