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怨歌行》,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结束不待车”
出处:《怨歌行》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平
拼音:jiéshùbùdàichējū
赏析解释:
【结束】1.扎缚,捆扎。《后汉书·东夷传·倭》:“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繒綵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於竿上,风动宛若飞仙。”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一》:“羽族之巧过於人,其为巢,只以一口两爪,而结束牢固,甚於人工。”2.约束;拘束。《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唐李白《古风》之二三:“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3.整治行装。南朝梁褚翔《雁门太守行》:“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唐善生《送智光之南值雨》诗:“结束衣囊了,炎州定去游。”
【不待】1.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唐韩愈《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2.不想;不愿意。
【车】〔古文〕《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又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又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又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