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寄题临江徐秘阁儒荣堂》,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再寻和议平创痍”
出处:《寄题临江徐秘阁儒荣堂》
读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拼音:zàixúnhéyìpíngchuāngyí
赏析解释:
【再】《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又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和议】1.关于停战、讲和的主张。宋沉作喆《寓简》卷八:“秦会之既主和议,大帅皆罢兵权。”明王琼《双溪杂记》:“正统己巳秋,兵部尚书于谦以社稷为重,力排和议。”2.与对方达成的和平协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八年二月》:“用兵须杀人,若因和议得遂我所欲,岂不贤於用兵。”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道光二十二年,西夷和议成,林文忠公则徐戍謫伊犂。”沙汀《范老师》:“成都物价大跌,因为和议已经成功,内战停止打了。”
【平】〔古文〕《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又《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又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又治
【创痍】夷”。1.创伤。《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高帝蒙霜露,沬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创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三国志·吴志·程普传》:“攻城野战,身被创夷。”2.指受伤之人。《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於幽冥,创痍被於草棘。”3.指战祸造成的破坏。《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摇动天下。”《新唐书·冯盎传》:“天下初定,创夷未復,大兵之餘,疫癘方作。”王闿运《胡公祠碑》:“创夷在侧,兵革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