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戊辰感事二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费誓说逋逃”
出处:《戊辰感事二首》
读音:
赏析解释:
【誓】〔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逝。《說文》約束也。《六書統》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韻》約信也。《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傳》誓,戒也。軍旅曰誓。《左傳·閔二年》誓軍旅。《註》宣號令也。《禮·曲禮》約信曰誓。《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又《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註》戒謹也。又《玉篇》命也。《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
【说】〔《易·益卦》民説無彊。〕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逋逃】1.逃亡;流亡。《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孔传:“马牛其有风佚,臣妾逋亡。”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军败身辱,逋逃出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逋逃,又恐怕诸军笑。”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2.逃亡的罪人;流亡者。《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孔传:“言紂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之罪人信用之。”汉扬雄《百官箴·光禄勋箴》:“忘其廊庙,而聚夫逋逃。”唐杜甫《遣遇》诗:“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3.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