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悼灭翁》,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咬牙啮齿骂松源”
出处:《悼灭翁》
读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拼音:yǎoyánièchǐmà1yuán
赏析解释:
【咬】《廣韻》古爻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玉篇》鳥聲也。《嵆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集韻》通作膠。又《廣韻》《集韻》《正韻》於交切《韻會》幺交切,音。《廣韻》淫聲。《集韻》哇咬,淫聲。又《莊子·齊物論》宎者咬者。《註》咬,哀切聲。又《集韻》吉巧切,音狡。聲也。又五巧切,音骲。與齩同,齧骨也。或作齧。又許介切,音譮。風聲。
【牙】〔古文〕《唐韻》五加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牛加切,音芽。齒也。《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又《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註》以牙相噬。又《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禮·明堂位》殷之崇牙。又《禮·玉藻》佩玉有衝牙。《疏》其形似牙也。又《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又《集韻》旗名。《張衡·東京賦》牙旗紛。《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
【啮齿】咬牙切齿。形容怒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赵立﹞视金人如仇,每言及,必嚙齿而怒。”齧齒:1.咬牙切齿。表示极其愤恨。语本《南史·韦叡传》:“初,胡景略与前军赵祖悦同军交恶,志相陷害,景略一怒,自啮其齿,齿皆流血。”《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共胡嵩啮齿,仗剑来杀费仲。”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其啮齿受玷,由力不敌,非节之不固也。”2.咬。《佛说灌顶经》卷二:“昔有比丘名般若提婆,诵习经法,中诸寒冷,遂为虫所啮齿。”
【骂】《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駕切,音禡。《說文》詈也。《註》徐鍇曰:謂以惡言加罔之也。《史記·留侯世家》輕士善罵。又與傌同。《前漢·賈誼傳》同鯨,劓,髠,刖,笞,傌,棄市之法。
【松】〔古文〕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又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又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又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漢典考證:〔《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
【源】《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又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又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