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韩信》,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韩信寄食常歉然”
出处:《韩信》
读音:
赏析解释:
【寄食】。《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諼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唐郑谷《漂泊》诗:“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万家﹞家事尽消,两子寄食亲友,流落而终。”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明年壬戌八月,接芸书曰:‘病体全瘳。惟寄食于非亲非友之家,终觉非久长之策。’”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
【歉然】不满足貌;惭愧貌。宋叶梦得《石林家训》:“然盛夏帐中亦须读数卷书,至极困,乃就枕;不尔,胸次歉然若有未了事。”明张居正《寄石麓李相公书》:“但弟以菲薄回翔廊庙,而翁以重望独淹留林壑,揆之古人弹冠之谊,殊用歉然。”章炳麟《定复仇之是非》:“明知听讼折狱之制不能至周,故作法者亦常歉然自愧,而有所假借宽贷於人。”艾芜《都市的忧郁》:“袁大娘仍旧像往次一样带着歉然的神情,一边送衣服,一面微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