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大藤峡》,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此路足追攀”
出处:《大藤峡》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平
拼音:cǐlùzúzhuīpān
赏析解释: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
【足】〔古文〕疋《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又《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又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又《廣韻》子句
【追攀】1.追随牵挽。形容惜别。汉王粲《七哀诗》之一:“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唐杜甫《遣兴》诗之三:“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明何景明《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閭阎犹涕泪,道路復追攀。”2.追随牵挽。表示哀悼。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追攀万国来,警衞百神陪。”唐孟郊《吊卢殷》诗:“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3.追随攀登。南朝宋何承天《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綺紈;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闕鬱盘桓。”宋苏轼《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