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夜投山家》,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牧竖应门两髻丫”
出处:《夜投山家》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mùshùyìngménliǎngjìyā
赏析解释:
【牧竖】亦作“牧竪”。牧奴;牧童。《楚辞·天问》:“有扈牧竖,云何而逢?”《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宋陆游《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竪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启讨灭了有扈氏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
【应门】的正门。《诗·大雅·緜》:“迺立应门,应门将将。”毛传:“王之正门曰应门。”《礼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孔颖达疏引李巡曰:“宫中南嚮大门,应门也。应是当也。以当朝正门,故谓之应门。”南朝梁柳恽《长门怨》诗:“玉壶夜愔愔,应门重且深。”宋范仲淹《明堂赋》:“中阶之前,三公屹然;应门之外,九采察焉。”清钱谦益《寿福清公六十序》:“天子高居九重,应门沉沉,莫可扣击。”照应门户。指守候和应接叩门的人。《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晋李密《陈情事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髻】《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計。《說文》總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此字後人所加。《史記·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漢書註》結讀曰髻。《玉篇》同。《集韻》亦作紒。又《集韻》喫吉切,音詰。《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丫】《廣韻》《集韻》《正韻》於加切,音鴉。物之岐頭。《六書統》丫岐,物之耑。象其耑叉分形。《同文備考》草木之枝,岐而上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