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长城扫遗堞”
出处:《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读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拼音:chángchéngsǎosàoyídié
赏析解释:
【长城】的绵亘不绝的城墙。春秋战国时各国出于防御目的,分别在边境形势险要处修筑长城。《左传·僖公四年》载有“楚国方城以为城”的话,这是有关长城的最早记载。战国时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城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至今尚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剌的侵扰,自洪武至万历时,前后修筑长城达十八次
【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詩·大雅》洒掃廷內。又鬧掃,髻名。《三夢記》鬧掃,猶盤雅墮馬之類也。唐詩云:還梳鬧掃學宮妝。又《唐韻》《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音譟。義同。《論語》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 本作埽。又與騷通。別詳土部,馬部。
【遗堞】残存的城堞。唐沉佺期《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诗:“故基仍岳立,遗堞尚云屯。”宋苏辙《滕王阁》诗:“餘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元郝经《白沟行》:“沟上残城有遗堞,岁岁辽人来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