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五千言外无文字”
出处:《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读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拼音:wǔqiānyánwàiwúwénzì
赏析解释:
【五千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终。”后以“五千言”为老子《道德经》的代称。唐白居易《养拙》诗:“迢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老聃作五千言,释迦有恒河沙数说,也还是东洋人中的‘好事之徒’也。”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唐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歷岁时,且由众